【主持人】江韬:江老师作为行业的曾经的行政人员,也可以感受到他的用心良苦,他怕文化的导向导到错误的界面上。但是这个思想是活跃的,“闽派艺术”凸显的是“闽”,弱化的是“派”。5月15号我们师大美院做了一个师生的毕业展。张永海老师作为一个院长,我希望有更多更年轻的优秀的院校学生,因为看了他们的作品真的非常震撼,他们更多地可以介入全国的海选。请张永海老师谈谈毕业的作品,你的感受。 张永海:这里都是各界的精英,很高兴参加这个讨论活动。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我还是有一点处于朦胧茫然的状态,因为我昨天晚上临时接到参加会议的通知,我是抱着学习的心理。因为我看了你们的宣传册我还是看不懂,我平时一个是当老师,给学生进行艺术上的指导。另外一个在艺术的创作上,这两方面花了我全部的心思。“闽派艺术”也是我们在讨论的,但是迄今为止从学术界来说“闽派”这个词还没有完整的定义,也仍然是在讨论当中。刚才前面几位发言者讲了跟产业挂钩的问题。本来我对产业也是很模糊的状态,艺术跟产业,我只是一个艺术工作者,产业我想应该由经济人来,就好象产品需要推销员面向大众。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艺术创作也是其中一个环节。今天的主题很有意思,如果结合这次我的学生的毕业展览,我觉得这个话题可以延伸开来。那天很有意思,电视台来拍摄美术学院第三年搞的5.15学生毕业季的展览,就要求我帮他推荐一些,比如哪一些作品被收购了,或者走向了市场,或者哪一些企业家跟毕业生进行接洽等等。后来我问了一下应该不多,我实话实说就从毕业生的角度来说,你要让他的艺术品马上走向市场,有很大的关注度,让大家认可,这应该是极少部分的个体,很难成为群体。因为艺术的成长,从自身的角度来说是非常漫长的过程。一个“漫”,一个“长”,艺术的成长是非常漫长的,润物细无声,而且还要经过很多纠结的成长过程。我想这个是从艺术的发展规律来说是这样一个过程,而且肯定是如此的。但是艺术跟市场的结合,我想这里面肯定是不一样的,艺术成长有自身规律,那么市场肯定也有它的规律,这个规律如何去把握。现在中国的艺术市场我个人认为虽然呈现非常繁荣的景象,但是真正深入研究进去,有很多不切实际的东西,有很多人为炒作的东西,有很多泡沫化的东西。当然也有一些真金白银被人家认识,还有一些真金白银依然淹没在深深的巷子当中,还需要很多慧眼去挖掘。这也是考验市场,考验我们这些能够推动市场的、像江韬先生这样的有识之士,而且还要懂得如何去利用一些渠道、网络、媒体等等这方面的工作。我觉得这是很立体的、很多元的合力的过程,远非个体的艺术家能够阐明清楚的。今天会议的意义就是大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阐发自己的思路,提供给我们有志于提供艺术的企业或者有识之士,我觉得这个意义应该是远远大于我们研究“闽派”本身的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