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
福州
厦门
莆田
泉州
宁德
漳州
龙岩
三明
南平
平潭
 

陈仕森:画如人生 我愿一往直前

2015-10-27 12:48:47 陈晶晶 吴海东 来源:中国网福建  责任编辑:肖月青  

中国网福建12月22日讯(记者 陈晶晶 吴海东)陈仕森,福州本土书画家,性格开朗、直爽,说话语速偏快,与印象中儒雅文静、语速中缓的书画家有些许不同。而他的故事也如他坚持的书画般,跌宕起伏,令人动容。曾视书法如珍宝的人,突然半路改学山水画;在繁华浮躁的社会浪潮中,他也曾为功名弃笔学英语,中途又悔悟重拾笔墨,之后他日夜坚持,勤奋、执着、低调。他说人生如画、画如人生,惟有持之以恒、心无杂念,才能留下好作品。

人生三岔路口 曾为功名丢下笔墨

幼时的陈仕森历经文革,当大家在忙着喊口号、贴大字报时,他因年龄小有幸在学堂安分拜师学书法。而这段时间的学习不仅扎实了他书法基础,成就了他日后书法成绩,也为此改变了他的人生。

从上学到知青插队,陈仕森的一手好笔不断得到老师、学校、单位领导的赏识。即便到了泰宁当知青,他也凭手中的笔成为大家羡慕的知识青年。然而,命运有时捉弄人,在陈仕森人生关键期与他开了个玩笑。一次,陈仕森兴致来潮,用手中毛笔画了一副泰宁山水画,结果被书法导师沈觐寿相中,说他有天分,想引见著名的金石画家陈子奋给他当老师。可惜,当时的他年幼不懂事,家中家长因学费问题也没明确表态,从此他便错失良师,成为一生遗憾。

知青上山下乡的时限日渐临近,大家都在各自忙着调回城里。陈仕森也没闲着,他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回福州,在一家国企当工人。基层一线的日子是枯燥的,而陈仕森有笔为伴,闲暇空闲时来上几笔,解解工作之闷。

不久,与陈仕森一同的工友被陆续提拔走,他却还在原岗位呆着。陈仕森心想,自己又不比他们差,为什么机会总轮不到自己,于是他留个心眼,要是自己能有一技之长,或许还有被提拔的机会。于是,他当机立断,报考了当时冷门的英语自考。白天基层干活,晚上到福建师大听课,直到考了两三年后他开始反思自己。

“越考越觉得不对劲,我这么辛苦读书只是为了拿英语的文凭吗?这英语并不是我兴趣的,也不是我的优势,我的特长是我的书法、我的画啊。”陈仕森回忆说,当时公司有领导很赏识他的书画,他也曾被称为“公司一支笔”。可惜在学英语的两三年间,他丢下了笔。当时就有人提醒他,有这么好的字画应该要坚持下去。陈仕森想想也对,自己的优势这么明显,为何还要另辟门道。没多想,他又重拾起画笔,最终得到“优秀工人转干部”的名额。

陈仕森告诉记者,“我在人生三岔路口徘徊了几年,如果没有这些坎坷,估计现在的(书画)水平应该更上一台阶。但我也没有后悔,因为人生总有曲折,这些曲折将成为我永久的记忆,也激励我更加努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打开陈仕森的画卷,诗意般的生活迎面而来。线条细腻灵动,轮廓清晰明朗,笔下山峰壮阔、青松茂盛,忽有划桨东去的扁舟、又或几户流水人家的写意生活。一挑一捺、点墨之间,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跃然纸上。

“画一定要透气、立体。”

当记者不解何以“画要透气”时,陈仕森便用自己的画耐心讲解。“高山流水连绵不断,画中的水流要有流向或落处,万不可成断头河。又或画甘肃祁连山,祁连山下有树林、有叶子,但是太枯,就选用南方滋润的墨,点缀出祁连山的神韵……”

陈仕森对自己画作要求颇高。从自学成材到后期到研修班学习,他一直认为,山水画要贴近大自然、取材于现实生活。“走出家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大自然的奥妙和哲理,然后将你所理解的哲理融入画中的山、水、树、木中。”故,陈仕森的画作无论是浑然壮阔的山水景画,还是情趣怏然的花鸟图景,都能让人感觉到画中有静、静中似语,全然成了他感悟大自然真谛和对生活的诠释。

而在这几年间,陈仕森凭借作品的独特韵味,在国内外获奖无数。1993年,作品《万壑松风》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全国书画大奖赛佳作奖;1999年,作品《春江晓带白云流》获中国美协与云南美协主办昆明世博会世纪风情中国画入展奖;2003年获得由中国书画家协会主办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全国书画大奖赛”一等奖;2007年,作品《雪山门外》获得中央电视台主办的中国美协指导描绘新农村全国书画巡展的优秀奖;2009年,山水画作品《故山多在画屏中》,获得由中国美协与中国书协等主办的中国芮城永乐宫第二届国际书画艺术家入展奖;2013年,作品《云透斜阳望暮山无数》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第二届锦绣中华•盛世水墨第二届百米长卷画展等。他的作品被中国艺术研究院、宋庆龄基金会、中国金陵印社总部等多家艺术馆收藏,不仅流传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也传略于《世界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跨世纪当代艺术家群星传》、《中国近现代美术选集》、《世纪风情•中国画集》等十几部权威性大典。

陈仕森认为,处于多元社会,一个书画家要立定脚跟,为后人所楷模,唯有坚持自己的风格和标准,才能以其不可比较性立于不败之地,不被边缘化,不被异化。

高研班上的“大伯” 再不学习也就老了

年近花甲之年的陈仕森,凭借自己钻研的“陈氏山水画”在福建美术界小有名气,不断有收藏家前来收藏他的画作。在2011年,他为福建屏南一双胞胎白血病患儿义卖一幅《青山白水映红枫》,被爱心人士以1万元价格拍下,成为该场拍卖的最高纪录。

获得无数荣誉的陈仕森,本该可以好好为自己的成绩庆幸一番。然而,他却在2013年做出让许多人不解的事——选择去北京师范大学山水画高研班学习。

有人问他,这么大把年纪了,为什么还要这么拼?他回答,再不去学习就老了。

克服了南北方气候的困难,研修期间,陈仕森放下自己的光环,师从周逢俊和张建国导师,与班上同学一起学习、写生、作画。“班上还有90后的同学,跟我年龄跨度很大。有同学开玩笑说,我都可以叫陈老师为大伯了。”而这一年的学习,让陈仕森感慨自己大开眼界,没有白来学习。

一年后,陈仕森回到福州,当别人问起这一年的读书心得时,他大呼过瘾,学得畅快,“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觉得自己的审美和眼光有了突破,不枉此趟拜师学艺”。

他说,南方的画,风格比较细腻,山很软,偏秀色;北方的画,风格俊俏,山很挺拔,比较坚定。二者融合,通过不同深度墨色的渗透,形成空间的不同层次,既有高低起伏又有远近明暗,绵绵的无限使画面呈现出多维的视觉效果,也画出山峰之神韵。

而面对当前许多年轻人心浮气躁、学画急于求成的心态,陈仕森直言不讳,“年轻人学画学字不可着急,要摆正好心态”。他说,学画是自我陶醉、自我修炼的过程,特别是山水画,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枯燥。所以,一旦有学生想跟他学画,他就先教学生画花鸟和梅花。先是红红、绿绿的色彩画引起学生兴趣,等到学了几年后,再让学生转到学山水画。“因为水墨可以看出作品的艺术造诣”。

他建议,如果作画者在画画时碰到心情烦躁时,可以先把笔停一停,歇会儿或者喝茶缓解下思绪。否则,笔下之画也非画者心中之画。同时,他也告诫学生,学画定要持之以恒,心中有目标,排除困难,咬牙坚持,就能挺过去。凭借着他独特的教学法,他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各行各业,连续9年获得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指导工作一等奖。

倘若有人问起,一年前的陈仕森与一年的他有什么区别?认识他的人定会说,一年后的陈仕森更加谦虚、低调了。这与他在北京学习的阅历有关,他说北京是文化之都,汇聚名家名师名画无数,他也为此流连忘返。

陈仕森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前段时间召开了文艺座谈会,说明了他对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视。而福建的书画水平与北京等其他地方有很大差距,他希望福建美术界能够重视书画交流,缩短差距。特别是要不定期举办座谈会,选送人才到外省交流,开阔他们视野,提高他们水平。同时,也要注意挖掘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只有好好利用好政策、抓住好机遇,福建书画水平定能提高档次。

 

组织机构

联合发起单位: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东南网、北京华世海天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福建电视台都市频道


承办单位:“闽派艺术”(福建自贸区)投资公司


协办单位:中国书画频道、江爱松艺术基金会、海峡两岸交流协会、海天书画院、福建种德堂传统文化艺术馆


战略合作伙伴: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福建省艺术品行业协会、福建省收藏家协会、福建省美协漆画艺术委员会、福建省城市雕塑协会、福建省雕刻家协会、福建企业艺术协会、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木雕专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