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佑的绘画是自由的,他没有必要去遵循哪 一种俗定规则,可以放松地随着心性,象做 梦一样呈现着自己的图像,应该说这已经是 一种境界,让绘画回到诗一般的境界,单纯 地打开了心灵的通道!如果绘画是心灵的 呈现,这已经足够了,让风格见鬼去,它只 是个躯壳而已。让我非常高兴的是启佑没有 掉进所谓绘画风格的俗套里,他更多地尊重 自己心的去处,我认为这是一个艺术家的大 幸。当然,启佑每天都在俗世中生活,呼吸 着古老土地上的空气,血肉中注定是中国人 的基因,骨子里一定有同根生长的东西,在 他作品的气场里面,我们体会到道、释的意 味,心归何处,冥冥之中似有先人指引。 节选自《黄启佑的精神空间》--黄少鹏 有别于西方色彩浓郁的油画,他的画用非中国传统的材料制造出 了基于中国传统的淡雅风格和意境。欣赏其作品,好像画儿在和 我低语一样,用很温和的声音在我耳畔窃窃私语。作品本身以及 展览介绍都非常私己,亲密,仿佛有人正在向我倾诉他的梦境。 这也是我喜欢他作品的原因。我见过的中国当代艺术,集中于两 种。一种追求新奇,通常标新立异来博人眼球。另一种标榜个性, 通常比较激进,试图带着怒火和力量来质疑这个世界。这样安静 平和,不带目的性的作品,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坟墓的重要性对于一个异邦人而言有点难以理解——至少对我一 个无神论者是这样。我知道它之于中国传统的重要性。我的理解 是似乎它是对传统本身的哀悼。对于逝去片段的埋和掘, 也寄 予了同样的涵义:你试图忘记却始终无法忘怀的过往,记忆在脑 海中反复回现。这有时会带来困扰,但却是诗意的意象。 Mels Dees(荷兰艺术家、作家) ---关于黄启佑个展《掘墓考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