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尾飞檐、雕梁墙垣、明月薄云,当浓烈的红砖古厝以清淡的水墨呈现时,让人产生一种架空了时空的错觉。画家傅永明用他的方式,给古建筑新的生命,他所热爱的艺术也因为乡情变得更动人。 人物: 傅永明,生于浙江金华,现居厦门,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花鸟专业,中国美术学院竹林会馆副秘书长、中国民盟厦门市委员会文化委员、菲律宾中国画教学基地主任 画古厝 总在路上 烟雨的江南,如画的岭南,每每取得联系,傅永明不是在采风,便是在准备去才采风的途中。朋友圈里,一张张美图记录着他的足迹。一段时间后,它们“改头换面”,成了水墨画。 最近几年,傅永明的状态常常是在路上。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去探索和发现,那些隐藏在质朴村落里的古屋古厝,几近痴迷。只要一有古厝“藏身处”的消息,他便立即前往一探究竟。在他看来,这些古建筑的一砖一瓦,以及相伴相生的一草一木,风起月明,每一处每一刻都是值得珍藏的美景,有着极大的魅力。 出生于江南,傅永明的古厝情节却是在他生活近20年的厦门开始。2008年,在翔安的一个小村落,屋脊、雕梁、雕花、石柱……似曾相识的元素,勾起了他对家乡的回忆。“我的家乡浙江金华就有很多古村落和古建筑群,见到闽南古厝的第一眼,我就爱上了它。”于是,他拿出笔纸,找块干净的石头,一坐就是一整天。在这第一次为古厝作画后,他便为此着迷,用眼睛观察它们,用心灵感受它们,用手中的画笔来珍藏它们。 “闽南有很多很美的古厝,可很大一部分受到冷落,不为人知。”傅永明说,古厝是人们乡情的寄托,他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来重新挖掘古厝之美。在闽南之外,安徽、甘肃、江南等古村落聚集的地方,也是他的足迹常涉及的地方。有的村落,他会三番两次地去,甚至不想回来,“生怕有一天,这些古村落会在现代商业开发中,失去了独有的韵味。” 而每到一处,画具之外,相机也是他的随身必备,他不仅记录下古厝的每一个细节,更以画家的视角来拍摄每一个画面。视觉、构图的敏感性,每一次按下快门,都希望成就一幅动人的水墨画。在他看来,取材于自然,取材于生活,艺术才能生动,才有灵魂。 让更多人 感受国画之美 受家庭氛围的熏陶,傅永明从小学习书画,并于2006年到中国美术学院深造,受教于杜曼华、吴静初、马其宽、张伟平等名家教授。傅永明擅画花鸟,梅、兰、竹、菊“四君子”是他画中常客。画竹更是他的强项,在画友眼中,他笔下的竹子形态各异,独有神韵。视厦门为第二故乡的他,也钟情厦门草木,三角梅、凤凰木等代表性植物皆可入画。如今,他更将古厝的创作与传统花鸟画相结合,古朴木门与报春梅花相应生趣,亭亭君子兰与斑驳雕花隔窗相望,透着别致的韵味。 在专注艺术创作之余,傅永明常常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并开班授课,为爱好书画艺术的人提供专业性的辅导。在口耳相传中,不少书画爱好者慕名而来,不分老幼,傅永明说,能和更多的人交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是他所喜闻乐见的。受菲律宾办华侨联合会之邀,他定期前去教授华裔学习国画艺术。现在,他还通过微信平台等,用图文并茂的帖子让更多人感受书画、品茗、香道等传统艺术、文化之美。 傅永明 作品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