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有人纳闷,天天写字刻印为了什么,我更是纳闷。其实,一个人主要工作之余,最少需要一种非功利的爱好。比如,爱钓鱼,并不是为了解馋;爱艺术,并不仅仅为了卖钱;爱打牌,目的不是为了赢钱;爱体育,并不是要创世界记录……它不仅使富余的精力有所依附,主要是精神有了种舒展自如的安置和发挥。所以,“印虽风雅事,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唯吾寸心知。” ◆ “腹有诗书气自华”,篆刻亦然。读印如读书读帖,这是提高篆刻水平不可或缺的;读印可以传统的,亦可时人的;与先贤对话、与古人交心;秦汉为体,明清为用;不一定要天天刻印,但不妨天天读印。 ◆ 我之篆刻观:有古,融今,存我。有古者,篆刻须以传统为依据,有源可依,有法可循,文无论朱白,式不外秦汉明清;融今者,任何艺术都当随时代,在崇古的基础上要把当下的审美旨趣融入作品中,为时代服务;存我者,作品要彰显自己个性,强化独有的刀法、章法、篆法形式,甚至边款的手法,在表现上既凸显个性,又有所创新。 ◆ 全国第七届篆刻展在巴林石故乡举办,西泠印社每届篆刻展都在青田、昌化石故乡浙江举办;而寿山石故乡似乎不屑于些,所以闽人入展者寥若星晨。其实,不是我辈不努力,是福建工匠太强大了,满街都是雕刻“大师”,到底是谁阻挡了福建篆刻前进的步伐,又是谁扰乱了本该繁荣的闽地篆刻之天空!值得深思! ◆ 篆刻如同围棋。诸多刀法,不外冲切两种;满盘棋子,不外黑白两色。手法简单,空间窄小,方寸天地,阴阳流变,却博大精深,在微尘中显大千,在有限中寓无限。同时,围棋要善于“布眼”,做“活眼”,篆刻亦然,印章之“活眼”即印章之留空也。 ◆ 治大印者,须大中见小,刻小章者,须小中见大;能达此境界,又谈何容易。 ◆ 大多数人都喜欢夜深人静之时创作,而我独喜鸡鸣之际。独对炽灯孤影,一杯白开水,一柱清香,一任清风拂面,神安气定,心无旁骛,理素纸,抚老石,婆娑于刀落屑溅之间,聆听如春蚕食叶之声,不知秦汉,无论皖浙,冲切随兴,物我两忘,印在手中,心便在印中。今生痴迷与此,苦乐于此,亦放旷于此。 ◆ 如今书法展览,形式非常重要,没有一个好的形式就不能吸引评委的眼球。同样,篆刻章法需要形式、边款需要形式、印屏设计更需要形式;好的边款、印屏形式会让评委和观众眼前一亮,这在《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作品集》中可见一斑。但,凡事都有一个度,现在,书法过分的形式制作得到了一定的限制;我想,将来,篆刻亦然。 ◆ 边款乃篆刻创作后快乐之余事。边款布局,犹如书法章法,任何字体均可入边,以刀为笔,以经营书法小品之心态去创作,要力求边款与印面的和谐统一。 ◆ 四大篆刻印材:寿山石、巴林石、青田石、昌化石。多年来,为争评“国石”,闹得不亦乐乎!寿山石无论品种、品质都远远胜过其他三者,昌化石里也称“昌化芙蓉、昌化田黄”,东施效颦乎?这显然从另一方面折射出:寿山石太出众了。所以,从情理上讲,寿山石可以稳坐“国石”交椅,但始终未能如愿,浙人阻为“国石”乎?试想,一旦寿山石为“国石”,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青田石、昌化石故乡又情何以堪,最直观的影响:价格天平将倒向寿山石一边。其实,不管哪一种印石,抛开商业炒作和物欲渗透,不就是印石吗,或许他们压根就不必争当什么“国石”。你看,有着几千年文化的玉石还没说谁是“国石”呢。 ◆ 2014年初开始,老挝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大量充实福州寿山石市场,让囤积寿山石的石贩措手不及,其丰富的品种几乎可以与寿山石相当,所以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老挝石以资源、品种的优势轻而易举地把巴林、昌化、青田挤出了福州收藏界。老挝石最大的优点是:绝大部分不裂,刀感好,价格适中、且远远低于寿山石。作为印章,老挝石的出现,对篆刻界绝对是件幸事,至少是多了种上等印材,它某些程度上超过了巴林、昌化、青田三大印石。 ◆ 王国维有治学三境界。“见山只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我想这也是艺术之三境界。山那边的靓丽风景正等待着我们,对于书法篆刻艺术,我还在路上。所以,我们一直在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