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
福州
厦门
莆田
泉州
宁德
漳州
龙岩
三明
南平
平潭
 

黄文渊

2015-09-06 18:24:56  来源:东南网闽派艺术  责任编辑:林诚悦  

丘壑传情——山水画创新刍议

80年代以来,人们针对国画的创新问题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同时有一大批的画家也置身到新的艺术思潮的实践之中,出现了许多有生命力的佳作,但也引发出一些新的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每一位画家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但是如何创新,从哪几方面做出突破,却各不相同。笔者是一位生活在闽北山区从事山水画实践与创作的美术工作者。近30年工作之余,也曾尝试了各种不同的手法,来描绘山川秀水的自然风光,但是大多数都不太理想。究其根源,主要的是没有抓住艺术创作中主观情感与客观对象之间融合和转化的基本规律问题。所以我想以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感想。

一、传统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中国山水画的优秀传统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首先,关键的问题就在于我们对传统与现实生活在理解上的矛盾能否得以解决。常言道,我国的山水画是通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以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物我两化的艺术境界,这种在艺术上的追求又是符合了我国哲学中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的精神理念。自古以来,这种精神理念一直左右着山水画向前发展。然而,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的时代,多元并举的时代,在许多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中击之下,中国美术界已经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局面,形成了包括中国画在内的多元化、多样式的格局。人们的创作、学习与思想理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山水画的创作也不例外。一些画家仍保留传统的“天人合一”、“天人和谐”的哲学观;也有一些画家不再停留在这传统的避风港中寻求突破,而是另辟蹊径,这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这几年,我在思索这些问题的同时,也解读了许多新的山水画作品。可是面对那些装模作样、无病呻吟或是靠某种特殊技巧来炫耀、堆砌的东西,感到忧虑。我觉得这里存在的根本问题就是丧失了艺术品精神灵魂,提供给人们的只是创作中庸俗的类型化和简单的风格化。同时一些急功近利者,他们是以看行情、东搬西抄、改头换面来进行艺术创作的,这无疑是山水画创作中传统与现实生活之间关系的大敌。所以强调以一个现代人的眼光和心态去感悟,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传统的精华所在,所以不能继承传统,就很难使作品具有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品质,学古人而不重复古人,在寻求表现现实生活的同时,发扬和光大传统。

二、笔墨语言样式的选择

“笔墨当随时代”,这是清初著名画家石涛的名言。的确,笔墨是中国画传统中最具有特色的艺术表现手段。用笔运墨既可造型,又可传情,传递作者的思想、情绪、气质以及直觉与个性,同时又包含着时代文化现象,又独立表达出其美学价值所在。所以,如何寻求既能表现现实生活情感的笔墨语言样式,又是属于个性的风格特点,对于一位从事中国画创作的人来说,尤为重要,而且值得深思。就绘画的本体而言,笔墨语言样式除自身的许多的特性之外(如勾、皴、擦、点、染等等的多样式的变化与综合),应理解为风格和艺术语言。时代变了,历史向前发展,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艺术品的社会功能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所以,如何选择与借鉴以往艺术大师们创立的艺术语言样式,应该随着作品的意境、思想情感而变化。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代画家之中,有一大批人存在着一种致命的弱点,就是过分地追求笔墨上的情趣化与程式化的东西,甚至热衷于一些技巧的大量运用。从而倒置了绘画艺术自身的根本问题,如艺术中所呈现出的人生哲学意境的研究与表现。笔者在学习、研究与创作中,深深地体会到,不管如何发挥笔墨的语言功能效应,都必须有感而发,由情所至,否则就难以使笔墨语言样式在作品的造型观、色彩情感、构成形式以及哲学观念等诸多的艺术本身问题中得到正确的发挥,只有这样才能寻找到符合作品需要,而且又有个性的笔墨语言样式的出发点。

三,区域特征的表现力问题

在我国山水画发展历程中,有过许多重要的著名画派。他们往往以其特定区域中的文化现象、自然特征进行有机的选择并将其作为表现的整体,求得在艺术上的突破与作品中品质的完善。然而,在当今的山水画坛,同样也出现了以表现某一特定区域现象的画家,如以黄山、太行山、漓江山水为创作题材的画家等。从所出现的优秀作品来看,他们不是凭着老眼光在传统的现有笔墨样式的圈子里打转,而是有意识地选择某一单项寻求突破。这种强有力的塑造意识,的确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当文人画家把山水画分成南北派以来,作为长期生活在不同地域的画家,同样也面临着在艺术上寻求适当的表现力的问题。虽然有的画家采取全面出击的手法,无笔无墨也不觉得脸红,或者一味靠效笔制作术进行所谓的创作,反过头来仍然有着被人瞧不起的感觉。这些只求与老祖宗有些异样,而不去探求笔墨的可塑性的最佳手段的作风,实在不足取,这实际上是降低了自己作品的格调。所以探究区域性的表现力问题,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笔者以为,不管你采用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按什么的

制作效笔,只要能见笔见墨就不至于远离传统文化的本质和民族的特性。我们常说,黄山有黄山的味道,华山有华山的情趣,太行山有太行山的雄阔,不同的感受所产生的不同意境,其笔墨的表现力是不同的。只要把握好这一点,就不必当心随意创造了。另外,我们在选择艺术表现力方面必须清楚认识到,技术语言没有新旧之别,但有高下之分,并非所有的技术手笔都是上品的,没有自身情感激发出来的样式,而套用他人的模式,成功之路未必会在你的脚下铺开。

发表于《国画家》杂志2006年第五期

组织机构

联合发起单位: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东南网、北京华世海天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福建电视台都市频道


承办单位:“闽派艺术”(福建自贸区)投资公司


协办单位:中国书画频道、江爱松艺术基金会、海峡两岸交流协会、海天书画院、福建种德堂传统文化艺术馆


战略合作伙伴: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福建省艺术品行业协会、福建省收藏家协会、福建省美协漆画艺术委员会、福建省城市雕塑协会、福建省雕刻家协会、福建企业艺术协会、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木雕专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