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
福州
厦门
莆田
泉州
宁德
漳州
龙岩
三明
南平
平潭
 

郭舒帆

2015-09-06 18:01:31  来源:东南网闽派艺术  责任编辑:林诚悦  

阿土玩壶小感——读“沈琳

在阿土玩壶的过程中,一直喜欢一个工艺师——沈琳。提起这个名字,圈子里不会激起什么波澜,虽然也也结识了很多喜欢她作品的朋友,但很多人还是觉得陌生的。

下午,一群壶友在一块儿聊天,有位仁兄提起壶友圈子中曾有兄弟说过这么一句名言:在去丁山之前,感觉那么多做壶佬都是大师;去过丁山之后,发现原来大部分的大师,都只是做壶佬!对此言,阿土也深有感触。当然,在丁山,还是有很多很多致力于紫砂艺术的艺术家。只是究竟什么样的工艺师算工艺师,算艺术家,不是仅仅做壶佬而已呢?阿土想到了沈琳,也借此说说自己的看法,同大家交流。

先要说两点题外话,是阿土觉得目前紫砂的两个大误区。

一、紫砂存在一怪现状。其他的艺术品,从书画到瓷器到石头到刺绣到所有门类,所谓好坏,都是行内人说了算。行内人说好则好,行内人说不行,市场再推崇也无济于事。紫砂却大不同!很多市场上推崇的,价格居高不下的作者,不论是他们对器型的理解还是手上的活,在丁山当地的行家口中都评价平平、不敢恭维,甚至闻所未闻!同时,有很多丁山业内很认可的高手,因为没有市场的平台,而被久久埋没,甚至在很多“外行商家”的误导下,在市场上连作品本身都没有得到专业或者至少正确的评价,更不用说到价格了。所以,紫砂界会经常出现”王福君现象”、“朱丹现象”……相反,比如这两年在江湖被大家熟知的高永杰,其实在丁山早已是被认可的,便是遭遇后者境况。市场的评判有太多导向性乃至决定性的作用,对于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不是一个好的苗头,这样产生泡沫的几率要无限的加倍。紫砂当警惕。

二、提到艺术品,紫砂目前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混淆了实用器、工艺品和艺术品的概念。阿土觉得,绝大多数的紫砂器都只能算实用器或工艺品。但时下紫砂已经成为收藏新宠,价格也已经到了艺术品的高度。当然,紫砂器中不乏艺术品,那究竟什么样的紫砂器能够算得上紫砂艺术?阿土认为,放在所有的艺术门类来看,都是一样的,至少要有两点。

第一,传承。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不是一个人个人的修为可以在有生参透的。所以,我们需要老师。

传承亦有二。

一是传承文化;对于紫砂历史,紫砂器型的产生和演变,对于紫砂和中国其他传统文化,例如明式家具、青铜器、陶器等的联系和影响,对于美学、文学等人文知识的积累,都是成就一件成功的紫砂器直至一个成功的紫砂艺人的先决和必备。其二,对于传统的手工艺来说, 更是注重于口对口,手把手的传授。名家之后,名师之后,往往多出人才。这并非什么家族影响、连带关系,而是实实在在的。一个很小的技巧,很可能我们自己去揣摩,需要十年二十年的经验积累才能顿悟,而如果有一位好的老师,自然可以引导工艺师少走太多的弯路。阿土的本行是音乐这块儿,当年上京花1000元上半小时课的时候,在进门之前心里把老师骂了个百遍,从未抱希望学到什么真知灼见,只当自己花钱来镀镀金去了。但一堂课下来,便心服口服了。老师一句不经意的提醒,常能让你有醍醐灌顶之感!我想,任何科目的学习大概都是如此,紫砂这门手艺也不例外。

第二,风格。一件称为艺术品的东西一定到处散发着这位艺术家的思想和个性,这亦是所谓“艺术”的真正魅力所在。用现在最通俗的话来说,叫创新;用艺术的话来说,便是“进得去”,还得“出得来”!如习书法,从读贴、临帖开始,学到名家气韵遗风,而后要消化为己,心运而生。在当今紫砂界,阿土最认可的工艺师有两位:吕尧臣大师和何道洪大师。我总认为,在后人提及当今紫砂的时候,或许可以不提XXX,可以不提XXX,因为有了顾老;或许可以不提XXX,不提XXX,因为有了朱可心……等等,但把绞泥发扬光大,并把西方艺术形式融入创作的吕大师和颠覆了以往紫砂传统风格,把粗嘴粗把艺术地“安”在壶身上,让紫砂造型可谓“跨出国门”的何大师,是无论如何不能不提的。很多人怀疑过,甚至鄙视过吕尧臣那几只“贵妃系列”的创作,阿土不敢说这几只壶真的是让阿土心悦诚服的,但一种思

想的启蒙对于一门艺术,甚至一个社会的作用都是不可估量的,后人的成功,往往都是站在前人巨人的肩膀之上,而吕大师,至少会是这个肩膀。阿土绝无否认传统的意思,在艺术上的创新和其他像科技或其他门类的创新也是有所区别的。比如说,想把景洲瓢做到出神入化,当实属不易,不仅要把型拿捏到位,还要领会其神,最后还要能用精湛的工艺来表现……这些都是创作紫砂艺术品最根本也最重要的基础和前提。这样的作品,也是非常值得去欣赏、把玩和珍藏的。但阿土认为,对于这样的工艺师,最高的评价却也可能只能是“顾景洲的代工”。因为这个瓢依然叫“景洲”瓢,在它的前面,永远有一个参照物。如果能在把握“景洲瓢”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对这个器型的理解,有景洲瓢的神韵,又有个性的渗透,就完全不同了。好比作画,把一个人画的精细绝伦,如同照片,却一定永远也比不上照片。那么,“画”画些什么呢?蒙娜丽莎的笑,梵高每一个时期自画像的眼神,画出的是一个人的气质和精神,而这种气质和精神都是独一无二的。再说无数人想为巴尔扎克塑像,而最成功的是“披着睡衣的巴尔扎克”;无数人想画齐白石,最成功的是一幅老人右手成握笔状搭在膝上的作品…… 因为,巴尔扎克总是夜里写作,齐白石老人几十年作画,手已习惯性的保持着握笔的状态。这些画的是他们的一生,是他们独特的世界,这些也是独一无二的。创作一个“紫砂器艺术品”,阿土觉得就如同在创作一幅画, 一篇小说,要的是气质,是精神,是岁月的沉淀,最重要的,要的也一定是独一无二。

回到正题,究竟这是一位怎么样的工艺师让阿土青睐?首先借用论坛网友“梦吱吱”在帖子《瑞兽—沈琳(陈瑜、王翔装饰)》中的一句话:“瑞兽,仍然出自我极为欣赏的一位女工艺师之手,她知性、恬淡,壶如其人,说不出哪里好,就觉得舒服!”和沈琳接触,舒服应该是最好的诠释。浅从外表而言,在丁山绝对算是标准的知性美女,而越接触,就越能感受她性格中豁达而又细腻,开朗而内敛的气质,这几乎可以从她设计、制作的每一把紫砂壶中渗透出来!一直都认为,看壶,应先看人。什么样气质的人,就做出什么样气质的壶。知识的积累,修养的沉淀,为人的品性,工作的态度,都直接地映射在工艺师的每一件作品上。沈工先是师承张焕生、肖金娣,打下扎实的雕塑、贴花、壁画功底,后又拜其姑父母李昌鸿、沈遽华深造制壶技法。先天的灵秀,后天的锤炼,使她的壶,豁达大度,透出阳刚之气;嘴、把、盖、钮之雕塑装饰玲珑剔透,维妙惟肖,又透出柔美、细腻的一面;刚柔并济、粗细有度。并且沈工的壶在美的基础上,极其实用。壶无论大小,无论器型,无论投茶量多少,即使几乎满壶的茶叶,出水都圆润且爽,又不太冲!壶把从造型到内壁的处理都下了相当的功夫,“极其符合你的手指”,且拿起来后壶身不倾不倚。用其泡茶,无论从视觉、手感还是使用上,都是一种享受。

其实,最受阿土青睐的,是沈工在扎实的传统基础上,已经在壶里融入了自己的想法,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走进去”——“提出疑问并尝试”——“走出来”,并且被接受,是一个全面而有建树的紫砂艺人。也许在“很多方面”,她还不如很多人,但在“很多方面”,她却已经远远地走在很多人的前面。阿土觉得,可以说,沈工一直都在为能创作出真正的紫砂艺术品努力而扎实地迈着自己的步子,也许能成功,也许不能,但她都是已经看清并朝着正确的方向一直向前的践行者,纵使最终没有到达,也必将留下坚实的脚印……

组织机构

联合发起单位: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东南网、北京华世海天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福建电视台都市频道


承办单位:“闽派艺术”(福建自贸区)投资公司


协办单位:中国书画频道、江爱松艺术基金会、海峡两岸交流协会、海天书画院、福建种德堂传统文化艺术馆


战略合作伙伴: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福建省艺术品行业协会、福建省收藏家协会、福建省美协漆画艺术委员会、福建省城市雕塑协会、福建省雕刻家协会、福建企业艺术协会、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木雕专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