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那幅长约4米的《韩熙载夜宴图》在众人眼前徐徐展开时,在场的字画收藏者几乎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画中主角韩熙载及在场宾客的不同神态,每一段场景的布置,每一件服饰的如水印般淡淡透出的花纹均刻画得细致入微,更值得玩味的是,画面呈现出的历经千年岁月留下的风化、色彩脱落的陈旧感、厚重感让大家不约而同地问了同一个问题:“这是真迹吗?”。 “这是我花了五年时间手摹而成的摹本。原作者五代时期画家顾闳中所绘的那幅真迹早已遗失,即使是留在故宫博物院中的那幅镇馆之宝也是后代宋人的手摹本。”素有“画痴”之称的女画家张惠榕淡淡而言。 “画痴”其人 张惠榕,字婵秋,福州人,先后毕业于福建教育学院美术系、中国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人物工笔研究生班。现为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协会会员。其作品《痴》、《稚》、《千千结》、《读金秋》、《迷织》等人物工笔画以笔触细腻、人物神态饱满而多次在全国各类美术展览中深受好评。如若不是2009年的几场重量级提名画展,引起了媒体及收藏界的关注,这位生活上深入简出的画家几乎不为人知。更鲜为人知的是,张惠榕最擅长的是手摹古画。 张惠榕出生于福州市一个清贫的中医世家,父母皆是普通人。然而,上天却赋予了张惠榕艺术的灵性。从5岁开始说话还不利索的张惠榕居然迷上了画画,常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画画而错过饭时挨饿,被母亲责罚,并被认作是一个“笨”孩子。因家境贫寒,没有纸笔,小小的她就懂得想尽办法,悄悄地把姐姐用的铅笔折下一小段铅芯,插在从扫把上折下的芦杆上当笔用,没有纸就捡烟盒当纸。大热天就自得其乐地躲在火炉般的小阁楼里画画。家里的杯碗碟盘,熨斗等生活器具都被她画过了,她就转到画人物画风景,见什么画什么。直到有一年夏天,张惠榕躲在酷热的阁楼上沉迷于画画又忘了吃饭时,才被到处寻找她的哥哥发现,这个不爱说话的小女孩爱画画的事才被人得知。也自此,她才得到哥哥在笔纸等方面的支持。 “从小就不太爱说话,喜欢观察,喜欢把观察到的东西用画表现出来”张惠榕说。在高中时,她如愿以偿考上了福州美术专科学校,正式开始专业训练。之后,虽历经坎坷,张惠榕仍一如继往不停地学习,最终考上福建教育学院美术系,并荣获校优秀毕业生,随后进入中国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班学习。 《宫乐图》是研究生班时的作业,描绘的是一群唐代宫女的休闲生活,不仅人物的神态不同,服饰各异,她们围坐的那张腾椅,由一根根细腾细编成的,要画到与原画丝毫不差,需要极强的耐心。很多同学都坚持不了,而张惠榕则在一年后将一幅完好的画呈交导师,得到导师的嘉许。 “可以以假乱真。”导师的指评让张惠榕从此迷上了手摹古画。 摹画过程是一次 自我灵魂的剥离过程 张惠榕所摹之画不仅在形上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更能尽显原画惟妙惟肖的传神之处,甚至将古画那种经千年风化、色彩脱落的厚重感丝毫不差地表现出来。张惠榕能将古画摹画得如此传神,源于她四十余年手不离画的扎实功底,对画画的痴狂和热爱。 “每摹一幅画,都要进行一次灵魂的剥离。我必须做到完全忘记自我,把自己当成那个画家,融入到那个时代中去,与画中的人物交流,揣摩那个时代画中主角的心理活动,画家作画时的心境。”张惠榕称,正因如此,每开始临摹一幅画作,她都要花很长的时间先“读画”,读懂原画作者的创作思维和意境,读懂原画创作的时代背景和艺术环境,而当她全身心投入对古画的二次创作时,她往往会忘掉自己所处现实生活的一切。 张惠榕告诉记者,她在画《韩熙载夜宴图》时,就寻找了大量有关这幅图的背景材料。“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因此,他虽表现得玩世不恭,内心却十分苦闷。画家顾闳中是被皇帝派去了解情况,并如实还原情况的,他的心情自然是充满矛盾,难揣圣意的为难,又带着不得不完成这件任务的心情来做这件事。其它宾客则相对轻松,各怀心事。因此,在画这幅画时,我不仅要读懂这些人所反映出的细微的内心变化,还要把自己完全当作顾闳中去完成这项‘任务’。” 除了“读画”,张惠榕还要“研画”。“把自己当成当时的画家,还原当时的景象,白绢、服饰或鲜红或素白或淡绿。但是原画历经千年,早有氧化、虫蛀等损耗痕迹,要做到与原画一模一样,就得研究它,研究这一千多年来,灰尘与颜料、白娟所产生的风化作用所体现出的那种暗淡颜色。这才是最艰难的。” 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张惠榕体现出了其胆大心细、不受拘泥的个性。她大胆采用一些中草药、茶叶为颜料,一遍遍上色,一遍遍脱色。“ 使用这样的颜料,可以使画作保存得更长久。同时,那个时期所用颜料也应该是植物矿物为主。你现在看到的画就是经过了数百道脱色、上色再脱色的结果。顾闳中可能几天就完成的作品,我花了五年的时间,大多都花在这上面。”张惠榕称,目前,这项技术还没发现其它人能及上她。 传承中国 最经典的艺术画作 2009年11月,首次访华的奥巴马获得了故宫博物馆赠送的“国礼”——一幅宋代《写生蛱蝶图》的高仿制品,一时间,一股国宝级高仿制品画作的收藏热遽然掀起。 有人不禁要问,若将唐宋时期一些已遗失海外的真迹摹画出来,岂不能成为我国的传世孤本?那为什么没有出现一批这样的人呢? “没有人能像我这样,专职作画,一幅画,肯花上数年时间。且不说处理的技术问题,更多的人是急于求成,在处理一个画作时,总想把千年的岁月变化在一个短期内就体现出来,这是不可能的。这个过程十分重要。因此,不是没有人去做,而是做到一半就放弃的人太多了。”由于临摹古画需要有极强的功底和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加上古画因经久岁月而造成的一些自然风化等因素造成的难度,现能用手工摹成真是少之又少。 张惠榕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想多做点事,将中国最经典的文化艺术传承下去。”去年底在完成了《韩熙载夜宴图》之后,她又投入到《捣练图》的创作中。此外,她还完成了宋朝李迪画的《白芙蓉图》和《红芙蓉图》等等花鸟画。这些画都是国宝级的传世名画,有的原画流失国外,有的则在台湾,有的本身就只是后人的摹本。因此显得极为珍贵。 “研究摹画国宝级画作,对我而言就是一次对古代画作的研究过程,在不断的研摹中,我已不知不觉将这些风格融化在自己的画中形成自己的风格。”仔细看张惠榕的写意画《好香难掩蝶先知》,就能感觉到其中意贯古今的独特韵味…… 张惠榕称,张大千摹壁画摹古画,最终走出了自己的一条成功之道,这给她很大的启示。作为一名女性画家,她的愿望是通过不断地学习研究经典古画,通过自己的手摹创作,将中国古代的艺术瑰宝从艺术殿堂引入寻常百姓家,满足物质生活富裕起来的人民对古典高雅艺术的追求,同时在对古画的二次创作中不断汲取营养和实践磨练,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艺,从而使古代艺术家的精湛技艺得到传承。 张惠榕,这位秀外慧中的当代女画家,正以她对中国经典古画的潜心研究和手摹创作,以她扎实的艺术功底和质朴的生活态度,向世人演绎了传承古老中华文化的佳话。(时报记者宋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