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王向荣,1970年9月出生于惠安崇武,成长于民间石雕艺术世家,为第五代传人,高级工艺美术师。 中国石雕艺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文化报“2013年文化产业年度人物” 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安石雕代表性传承人泉州市特色专业人才领军人物泉州市文化产业优秀人才福建省鼎立雕刻集团艺术总监惠安向荣石雕艺术研究所所长 “三摩地·石创”设计主持创建并主持设计中国首个当代“问石”艺术馆——鼎立艺术馆 王向荣代表作:
《高山流水》创意说明:作品以弃石、玻璃组合谱写一部现代的《高山流水》琴曲,意在表达为当下的生活里寻觅到自己的知音,你,是我的知音吗?
王向荣文章选登:
石头燃烧的王国 ——国际雕刻大赛在惠安 大赛前的惠安雕刻 早在1600多年前的晋朝,石雕作为永久性的“功能”、“审美”已被应用,当时的闽南始祖林禄墓中,就有文官武将、虎、羊等石雕立于墓园镇守以示壮观。唐朝名人王潮墓园中的人物雕像、宋朝的洛阳桥上的石将军及月亮菩萨等,都体现了惠安石雕的悠久历史。进入明清时代,作为建筑石雕装饰艺术,惠安石雕逐步走向成熟,风格上转为了精雕细琢,以玲珑、剔透,纤巧、富丽、繁缛而形成了南派石雕的独特面貌。 然而惠安石雕真正形成产业化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这个位于福建省南部的县城,被称作石头的王国,石材石雕制品随处可见。凭借精湛的传统雕刻技艺和就近丰富矿产资源的先天条件,惠安石雕风行一时,吸引了大批来自台湾、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的专家和客商,依靠着祖先留下来的工艺、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结合天时、地利,惠安石雕在产业上渐渐走向了自己的巅峰。但于石雕艺术本身的创造性,并未因为产量的增加而得到新的提升。 在惠安,绝大多数的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都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甚至更小就开始学习石雕木雕,我们可以在雕刻技艺上非常纯熟,但文化和艺术的修养上却非常欠缺。我们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地结合,难以主动地把石雕提升到艺术创造的层面上,而一直停留在宗教、寺庙、佛像雕刻等技术、样式传统工艺制作模式中。因此,99年初,惠安雕刻家郑国明先生与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范伟民先生取得联系,由范先生聘请了鲁迅美术学院的刘毅、张朝阳等几位老师,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了雕塑培训班,拟进行学院的专业训练和理论培训。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我们认识也不足,导致生源极少,四个月之后,培训班仅剩十几个人,只好宣布停止。 我在中国雕刻艺术节暨国际雕刻大赛的体会 惠安县政府一直在寻找出路。为此,时任县委副书记郑文伟先生认为,与坐在教室里听课相比,当地艺人工匠们,更适合在实际工作中与艺术家老师们面对面的交流学习。惠安县政府以其全局性、开创性、前瞻性的远见和思考,于2000年以来,跟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通力合作,至今连续举办了6届中国雕刻艺术节暨国际雕刻大赛。让惠安本土的雕刻家、艺人工匠,与来自世界五大洲和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雕塑艺术家们同台竞技,进行了一次次零距离、面对面的沟通学习和交流对话,迫使我们不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并寻找和探索着各种新的石雕可能性。 2000年8月,第一届中国雕刻艺术节暨国际雕刻大赛拉开帷幕。本次大赛的主题为“未来与创新”,从报名的400多件作品中选出99件入选参赛。此时正逢我创办鼎立雕刻有限公司,因忙于台湾奉天宫的石雕工程与客商在外出差,错失此次盛典。当我赶在大赛结束前回来参观时,为比赛现场空前盛大的艺术场面所震撼并深深吸引…,我来到张永见老师的作品“离乡”和许多国内外艺术家的优秀作品面前时,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强烈地激发了我想参加下一届石雕大赛的渴望。 时隔两年,2002年8月,第二届中国雕刻艺术节暨国际雕刻大赛“惠艺杯”再次唱响。“传统精神与现代实验”被定为本次大赛的主题。“先哲”是我第一次有幸入选参赛的石雕作品。我因没做泥稿模型,用方案图纸直接在石头上边画边刻边思考;我将人物与地球上的岛屿,用虚实过度的手法,将两者融为一体,试图将传统雕刻语言与现代艺术的形式,相互渗透、穿插来表达自己要呈现的内容;与此同时,我公司几位能工巧匠,也为来自国内的雕塑艺术家张永见老师的作品“不厌”、邹峰老师的作品“似人·似水·似鱼,是石头”、德国艺术家阿伦斯先生的作品“行走的女人”、广州美术学院潘绍棠教授的作品“智者寿”等充当助手,并于其中,通过艺术家的作品,从中得到了不少启发性的收获。 2004年9月,第三届中国雕刻艺术节“豪翔杯”如期而至,主题设定为“自然·艺术”。作品“再生”是我利用了一根断成数截的寺庙龙柱,从当中抽取柱体后加工打制,以似乎随意放置的方式,探索性地表达了这样一个人文与自然生命的主题:传统——裂变——再生。同届参赛的张永见老师的作品“最后一滴泪”再次令我们印象深刻:人类为干枯的大地,流下的最后一滴绝望的眼泪。本地雕刻家郑国明先生的作品“剑魂”、意大利雕刻家吉里阿诺的作品“能量”、 鲁迅美术学院的刘毅老师的作品“未来战争在悄悄的进行”、山西雕塑院李桦老师的作品“犟”都是在分赛场我公司内雕刻完成的。在大赛现场的锤炼及艺术家们的指导和熏陶下,都让我和助手们学到很多关于艺术与技术方面的知识。而获得本次大赛一等奖的当地雕刻家刘国文先生的作品“铁观音”,则为惠安人增光添彩,也为本次大赛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通过前两届雕刻艺术节上与国内外雕塑艺术家们的近距离沟通,我的创作思维不断受到影响,使一直试图在传统石雕与现代艺术形式、语言上,进行探索和寻找自己的方向。在2006年8月的第四届中国雕刻艺术节“豪翔杯”,我以作品“离合之道”入选,此次大赛主题为“生活、艺术”。故作品以生活中常见的“门”、“锁”的关系,采用现场直接选料来雕刻创作:用开启的锁作为打开的门扇,结合开启的门构成一组自然、粗犷可与人互动的公共石雕作品,表达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以合为蓄,离为进的“离合之道”。 第五届中国雕刻艺术节“磊艺杯”的主题是“惠风·汇风”。“一团和气”是我入选的一件富有寓意性的传统题材作品。“和谐”是当下时代的向往之潮。我又是在没有创作小稿的情况下,边画边雕。作品用荷花(和)包裹“寒山、拾得”和合二仙,表达了童真、童善、童美的和谐景象。这是一件传统民间传说故事,尝试以现代艺术手法,在“团状”形态上进行变形压缩的石雕作品。但因没有先在小稿上推敲而失离了自己预想的设计效果。惠安本地雕刻家辛小平先生的“和平之舟”、孔武战先生的“非常门”在本次大赛中都得到大奖。在我公司的分赛场韩国雕塑家Choe SoDong的“永恒”及其他艺术家的作品都有不凡的表现,因此,又一次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启发和思考。 到了2011年9月第六届中国雕刻艺术节“荣发杯”的时期,我再以人与自然作为创作主题的“山水宴”入选。作品表达了由人的欲望,在不断地快速吞食、切碎、破坏着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这一事实。同时,我公司再次作为分赛场,为来自意大利的雕塑艺术家Gheorghi Filin、印度的雕塑艺术家Gopinath Subbanna和学院派艺术家王小慧老师与鲍海宁老师协助加工其作品。值得高兴的是,Gheorghi Filin和Gopinath Subbanna的作品最终分别获得了本次大赛的一等奖和二等奖。 每一届雕刻大赛只有短短的十几天,而每届大赛结束后,新的旅途又开始启程。我们会不断思索着如何在这条雕刻艺术的旅程上,走得更远、更宽、更广。 六届中国雕刻艺术节结束后,很遗憾的是,组委会将参赛作品零散地分布堆放在各协办企业厂区,没有将艺术作品中的视觉效果,很好的、集中的分区分类展现出来。我们经过几次的雕刻艺术大赛,积累了几百件来自世界各地雕塑艺术家们的石、木雕优秀作品,应充分展现它们的民族文化和艺术魅力。雕塑艺术是一种“凝固的空间艺术”,它的可触可视的形象,可以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惠安享有“中国雕刻之乡”,她应该体现出一个有思想、有文化、有活力的石雕之乡、雕艺之都的形象来。她是代表一个地域的历史、文化标志,反映出这个地域的文化底蕴和公众艺术品位,在文化艺术上,她应当是开放和开明的。一些大中型的石雕作品,政府理当从快规划一块依山傍水的山坡岭地,建成一个国际当代雕塑公园,以利集中展示来自世界各国的石雕艺术作品。 中国雕刻艺术节暨国际雕刻大赛的影响 毫无疑问,中国雕刻艺术节影响非凡、意义深远。 1、对我及我创办石雕企业的影响:经过前后十二年,在惠安崇武举办了的六届国际雕刻大赛,汇集了世界各地雕塑艺术家、大师的几百件优秀作品。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语言相聚一堂,使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语言,也呈现了丰富多彩的面貌。有现代与传统的,有具象性、抽象性、诗意性、寓意性和哲理性的。在一次次激动和震撼中,我感觉到这不只是一场艺术盛会,更是一种有关不同心灵的平等交流。 几年来,本人有幸入选参加了五届现场石雕大赛,在此过程中零距离与面对面的学习和交流了很多东西。同时与国内外许多著名和不著名的雕塑艺术家成为良师益友。密切的交往,也使我们成为了合作的伙伴。确实地说,受益匪浅。更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历次大赛之间,像罗小平、伍时雄、赵磊老师等部份雕塑艺术家们都喜欢了惠安、爱上了崇武、热恋了石头,开始选择常往崇武鼎立创作石雕作品。特别是在第一届举办后,著名的雕塑家钱绍武老先生等老师,直接将石雕创作室设立在了崇武企业里,给惠安这一片石雕艺术的土地上带来了广阔的开拓。如张永见、刘毅、布楚老刘等老师们,都几乎成了半个崇武人了,我们常聚一厅,除了喝酒品茶闲聊外,也自然而然地将雕刻艺术形成了日常化的交流、探讨,使我有了很大的主动思维力。他们有时候在我设计创作时,给予了方方面面的指导,使我从一些传统思想和观念中,不断地打开视野,更加主动地去思考和大胆的探索。可以说,他们对我在学习石雕方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另外,我和我创办的企业,这12年来为结识的雕塑艺术家们,在世界各地雕刻制作、放大了他们的架上作品、大中型公共、纪念雕塑以及传统与其他现代石雕作品。由此,他们把其作品的创作理念、加工要求等,全面地传达给我们。如2005年我参加首届中国百年雕塑展时,论坛会上的陈云岗老师曾说:“向荣是上了一所免交学费的大学…”。2011年10月18日,由我们公司雕刻制作的大型石雕工程,位于华盛顿国家广场,由美国总统奥巴马亲自剪彩的,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纪念碑像,也正因为是与国际国内雕塑家们所建立的长期交流与友好合作的关系,才促成了这项伟大工程的顺利完成。 学院派与民间雕刻的进一步交流也是我一直在探索并且努力的方向。在2009年与2011年,鼎立雕刻艺术有限公司与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达成合作协议,连续开展了两届“西岸风”、“鼎立行”全国高校毕业生石雕创作营活动。学生与石雕师傅相互配合,相互学习,把学院式的审美和艺术观点,与石雕师傅的传统凿刻技能,在此相容、相印、相助。石雕创作营为同学们的作品在二次材料转化时寻找出更多新的创作可能性。而对我们企业来说,与大学生的互动,使我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感受到了学院教育的成果,为企业的创新溶入了新的元素。去年,我公司与中央美院合作,成为全国首个中央美术学院雕塑专业石雕教学实践基地。同时,我也计划将我公司一批有潜力的工艺美术师送往中央美院进修深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使惠安石雕,能跟上艺术的基本发展步伐。 2、对当地雕刻艺术家、民间艺人和雕刻从业者的影响:来自世界各地优秀艺术家们的艺术形式和材质语言让当地的工匠们大开眼界。在艺术节的雕刻大赛中,当地的工匠们作为艺术家们的助手,实现了艺术家的想法,同时使他们也增长了文化知识、拓宽了艺术视野、提高了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评委李向群老师认为:“这里石雕艺术的发展,相比学院,具备更多的实验性和探索意义。 3、对惠安石雕企业和石雕产业的影响:国际雕刻大赛为惠安石雕企业提供了对外展示实力的机会,同时促进了惠安雕刻艺术产业的长足发展,在实现艺术商品化和商品艺术化的同时,也为惠安雕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美好的发展前景。通过历次的雕刻大赛,来自艺术院校的老师以及在艺术节活跃的雕塑艺术家们给惠安的石雕、木雕带来了新的面目,用艺术创新为企业注入活力,使得惠安的传统雕刻技艺在传承中得到了思想观念上的提升,获得了现代性的转变,开拓出了一条艺术的通途,使惠安的石木雕刻重新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国际雕刻大赛向国内外雕塑艺术家们展示了惠安石雕积淀千年的工艺水平、安装技术经验等。在与艺术家们的交流过程中,来自比利时的华人女雕塑家闫淑芬动情地对我们说:“我是第一次来到惠安这个地方,每一天都在工厂里和工人们在一起,他们的那种敬业精神让我感动。他们的这种生活状态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而这里的石雕产业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长春的雕塑艺术也在蓬勃发展,但是,长春本身没有形成雕塑产业,而且即使它在短时间内发展了,也缺乏一个历史的沉淀,这些缺陷恰恰是惠安没有的。”来自日本的雕塑家Yoshio Yagi 认为:“艺术的过程甚至比艺术本身更加重要,促进艺术事业的国际雕塑大赛产生了更多的交流与文化碰撞。 继往开来,与石俱进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文化、艺术、科技的世纪。通过举办,积累了六届中国雕刻艺术节的经验后,惠安的石雕艺术有了一个崭新的征程。接下来,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有更多更多,我坚信,这个石头的王国将会成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王国、艺术性的王国;这个王国,将在这个大地上凿刻而燃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