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明文章选登: 进入心灵智慧的深处——木雕创作的一点体会 任何形式的艺术创作,在没有具体的表达以前仅仅是一种意念,或者是一种想象。也就是说,作者在艺术品的实际制作之前,他的心眼中已经看到了某种意象,作者再根据这些意象整理、综合成为理想的具体形式,这便是创作的第一步,我们称之为“构思设计”。所有的佳作便是由此酝酿而成。 木雕的构思与设计,通常是以两种情况进行的,一种是雕刻者已经有了具体的意象形式,先用两面绘画的速写或素描表现出二维空间的轮廊,然后再下手雕刻成三维空间的立体雕刻作品;另一种情况是根据某块木雕素材的特殊形貌而引发了创作意念,创作意念因素材的特有感觉而形成,甚至在雕刻过程中,应素材的变化而变化来完成,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巧雕”。 木雕中可分为模仿自然、理想化的自然和自我创作为主体等形式的创作。 模仿自然的主体得由锐利的观察、理解正确的主体,再模仿制作,以求惟妙惟肖。但既以人之理想表现自然的形象,故不仅表面外形,即使隐於里面的精神,亦有阐明的必要。 理想化自然的主体,得在现实上加以想象造成类似自然的第二自然。此主体的特点,乃是入于现实世界而能超越现实世界的。 自我创造的独创的主体,此乃人之创造力而由人的想象所产生出来的,不仅从事综合,且采取既得之记忆,加以分析再将所选择的部份融成一片。如此独创的主体,有令人超脱现象世界而遨游于现实成为光明世界的魄力。但若误入歧途,则会成为奇形怪状、荒谬而四不像。 此种分类可谓之对于木雕艺术主体的分类,即现实占重要位置和於现实与理想之间,由此理想的价值的高低,而定其艺术自身的价值。盖艺术虽然系由技巧而表现于外的理想,但艺术的精髓则不在乎技巧而在乎理想的表现。灵感与自然物创作关系,灵感的来源得自联想,或得自刹那间的颤动。木纹似流水似波涛翻浪,自然的木形状,往往就是优美的造型,这优美的造型却能给我们以优美的联想。如2000年创作的作品《屈原-离骚》,作品运用木波纹的形状,使昂首问天的屈源沉浮于无尽忧愁之中,表现屈原那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作品虚实结合、动静相辅,相得益彰,极具张力。 在若干木料纹理间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因木材本身呈有捲曲形、有裸露者、有波状者,若干硬木,甚至不易看出其纹理,需靠经验及对木料日积月累之丰富知识,始能解决刀刻方向等问题。如2001年创作的作品《赤壁赋》,作品中利用天然木石巧合的独特造型,加以构思雕琢,表现出“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意境以及苏东坡和客人对宇宙和人生的探讨和感慨。本作品在构图和造型立意上追求一种更接近于中国文人画的艺术语言和散文式的表现手法。也是我在木雕创作上的一种尝试。对雕刻者而言,选择木块形状最为重要,往往木材的天然形态可以诱发作者的雕刻造型,或由其天然曲线及歪扭形状,将可发展成抽象之形象。尤其在现代艺术的领域里,一种天然形态的抽象作品,占极重要地位与很高的评价,即使作为室内陈列品也将产生无穷的趣味。同样地将那些不适宜雕刻用而具有特别疤痕或纹理怪异的木头,将其特殊处理,有助于所需描述之主题的生动感觉与韵律,而成为一件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木雕作品除了雕刻技艺及造型以外,木纹的处理实不容忽视。一件极佳作品,绝非单靠工艺就能臻于佳境,如能配合优美的纹理,那才称得上趣味横生的杰作。 无论作者的构思设计灵感来自何处,其意象造型简单或复杂,意图把未成熟的意象材料做适当的安排处理,使造型更符合自己的意境,给人们美的享受,这就是构思与设计。一件作品的完美与否,构思设计的历程最为重要,有时候这种思考的阶段所花费的时间心力,远比尔后的雕制阶段更为长久而艰苦。所以一件木雕作品的成功与否,雕刻技术的优劣在其次,这种构思设计的能力才是关键。雕刻工作者为了提升这方面的能力与观念,必须多见多闻多研究,扩展生活领域,吸收最新资讯来丰富视觉经验与美感经验。 灵感本是非常抽象的东西,这里所指的是在工作之前,先对木头的观察、欣赏,以木料的外形、木纹、特征、颜色做一联想工作,甚至把木料的缺陷变成优点,而创作出有个性的作品。比如,我们可利用木节做眼睛、树皮当头发、裂痕有时亦是很美的浮雕。还可以利用小木块拼接成一幅大画,蟲蛀、节裂的自然美,常常是人工所不能及的。 大家都知道雕刻整个过程是由点到面、浮雕到立体的构造,其过程已经过不同时代与环境的转变。近几年来,现代艺术方向可说是百花盛开的多元化,风格上也丰富多彩,而对于艺术性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来,比较著重精神的表现。可以说精神除了在感官上还兼具视觉、触觉效果外,最终是在引发人们心灵的共鸣。 在艺术性的表现中为了强调精神的内涵,常常是越过技巧的处理层面,甚至不在乎技巧,这就是所谓的“大巧若拙”,从表面看是简单,其实是高难度的制作表现。不仅要重视视觉功能的感觉,也要有情感的感受达到心灵理智的感想,才会有超凡脱俗的表现。 浅谈浮雕透雕的雕刻艺术 浮雕与透雕是民间雕刻艺术的两大群体,它们有着毫不逊色于西方的发展历程。浮雕大致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的仰韶文化,距今约五千年左右,庙底沟出土的彩陶残片上发现高浮雕形式的壁虎形象,可谓现有考古发现最早的浮雕,此外彩陶器上的各种图案均带有起伏和凹凸变形的纹样就直接孕育着浮雕的形式,它无疑是浮雕产生的雏形,浮雕形式的出现为彩陶艺术增添了装饰的手段,也为新石器时期的玉器创造了装饰的手段,更为重要的是它为以后青铜器艺术提供了很有意味的装饰形式,后来随着佛教的传入和兴盛,魏晋以来开凿的石窟艺术如龙门石窟,云岗石窟,敦煌石窟等佛教艺术经典中除了圆雕造象之外,绝大部分乃是浮雕的形式。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为浮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至于透雕雕刻其发展历史也较长,它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更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一门雕刻艺术。 浮雕与透雕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可以说,浮雕雕刻是一个压缩的雕塑,它具有所占范围小而反映的内容十分丰富的优点,在绝大多数雕刻艺术中都使用浮雕的工艺,即使是圆雕本身也多采用浮雕来装饰,如泉州开元寺东西塔的浮雕,北京故宫的“九龙壁”,人民英雄纪念碑等都是人们目睹过的浮雕形式的装饰。浮雕更为注重事物表达的完整性,它常以底版为衬托,突出所雕刻艺术品的属性、环境、气候、地点,包括不同时代人物、事物形象的完整性,如《梁山泊与祝英台》、《西厢记》、《陈三五娘》以及闽南一带的妈祖庙神房的浮雕,简直就是一本完整的妈祖的故事书。同时浮雕也成为其他艺术珍品构成的主要部分,如人民大会堂西大厅的《仙鹤图》就以四十只象征吉祥如意的贴金木雕仙鹤为主体内容,采用两面雕刻的形式把前后对称的两片仙鹤浮雕胶贴在茶色玻璃上,使人们从地屏的前后方向都可以欣赏到同样的画面,它主要是采用传统的浮雕工艺和现代装饰手法相结合的形式,刻工精细,线条流畅,富有立体感。 透雕则广泛运用在建筑上,它具有既美观又坚固的艺术特点,集艺术与建筑于一身。由于房屋建筑是千年之计,在雕刻装饰上要首先以结构牢固、坚实为主,同时在装饰上要注意整体效果,建筑物经过雕刻后,其结构承受力应不减,另外,在装饰上要十分注意欣赏视线,房顶的雕刻应力求粗放,起于便于仰视的艺术效果。要努力达到既是力学的支撑,又是一种文化的装饰,既能达到通风效果,又要能美化环境的艺术境界,透雕艺品除了广泛适用于建筑傢俬上,而且也大量运用在园林环境艺术设计等方面,它要求设计创作者应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把心中对大自然的美好向往及精神追求尽量表达出来,使作品达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艺术效果,让人们在欣赏创作立意等艺术美景时,受到一次中国文化艺术瑰宝的陶冶,增强对艺术的鉴赏力。 在浮雕和透雕雕刻艺术中,难度较大的雕刻工序就是木雕的镂空雕刻。镂空技法也是木雕艺术中最精致的一门技艺,为了使镂空雕刻的作品达到空灵透剔,玲珑精巧,雅致美观的艺术效果,并产生动感效应,我在长期的实践中认为,有几点木雕镂空技艺很值得注意(雕塑是加法,雕刻是减法): 第一是留下木质纹理细密、不易断裂的上风部,根据雕塑草图打成泥塑稿,并对照草图的镂空部分与木坯的直纤维配合起来进行研究,使镂刻后留下的部位是结实的好木料——木坯的上风部。 第二是运用带筋法,对作品的灵活部位或易断处先留下牵附的筋条,使其暂时稳固,待作品临竣时,再用密刀法将其所附筋条镂去,以达到完整的艺术效果。 第三是在工艺上要做到五个先,即先横后直刻,先小后大刻,先外后内刻,先前后背和先浅后深的雕刻方法,并且充分地把他们结合起来,避免在雕刻上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第四是运用显实结合法,使作品在整体上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即在作品的实处留下一个小巧玲珑的陪衬物,打破实处的呆板局面,做到虚实相间,恰到好处。 第五是要运用交叉雕刻法,这是镂空中技术难度最大而且又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作品中的山脉云雾、波浪、飘带、花草树枝叶等,往往都交叉在一起,必须层层深入,才能达到艺术效果,如“九龙盘”的雕刻,九龙飘舞环转,上下交叉在一起,必须采用交叉镂空技法才能完成创作。 总之,民间浮雕和透雕作为一种艺术,魅力在于它最富有地方的民族特色。由于民间美术的创作者基本上都未接受过专业美术院校的训练,而是以传统师傅教徒弟的形式流传下来,由此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审美观念和创作手法,“乡土味”是其最鲜明的艺术特征,民间雕艺家们为了能将他们的感情真实地表现出来,可以把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时间所感受到的事物表现在同一作品上,又可以按照他们的心愿来夸张地表现某个部分,极大地发挥创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中国民间雕艺所追求的并非自然的真实性,而在于根据表达意图的需要进行大胆的主观的处理,这种极具浪漫色彩的艺术创作方式,为雕塑家的艺术创作进入自由境界而真正达到审美理想提供最大的自由空间,这也正是现代浮雕和透雕雕刻所应追求自然发展之路。由此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越具民族性的艺术就越具有世界性,我们必须重视对浮雕和透雕艺术的研究,使民间的浮雕和透雕艺术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