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
福州
厦门
莆田
泉州
宁德
漳州
龙岩
三明
南平
平潭
 

黄鸿琼

2015-06-09 11:23:01  来源:东南网闽派艺术  责任编辑:林诚悦  

书法美学史研究方法探索

摘要:中国美学长期以来一直是融在哲学、伦理学、文艺理论里研究,没有一个独立的系统。至近代才独立为一门学科。中国美学史则在1980年以后才有“体系性研究论著”。而中国书法美学史是中国美学史的一个分支。所以书法美学史更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因此,要研究书法美学史首先应了解书法美学史目前研究的状况,得考虑其研究的对象与范畴。思考书法美学史研究的方法、并对书法美学史发展的线索有明确的思路

要研究书法美学史首先应了解书法美学史目前研究的状况,书法美学史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李泽厚《中国美学史》说:“在西方,美学……直到十八世纪五十年代才被正式确立为哲学的一个部门” [1]这里指的就是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用Aesthetics一词为自己的美学著作命名,一般认为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就由此开始。而中国的美学研究成为一门学科就更迟了。因为它是从西方传入的,据聂振斌著的《王国维美学思想》(引言)说“二十世纪初年,王国维把‘美学’从西方引进中国加以传播、发挥,并且应用于文艺批评,开始了美学学科建设的历史。”[2]而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就更迟一步。张法著的《中国美学史》导言认为:“中国美学史的建设,在晚清,有王国维的工作;在民国,有宗白华的工作……他们各自独特的开山工作尚未进入系统性的整体结构阶段。……中国美学史的体系性研究论著,于1980年以后才陆续问世。”[3]

中国书法美学史是中国美学史的一个分支。

中国美学长期以来一直是融在哲学、伦理学、文艺理论里研究,没有一个独立的系统。至近代才独立为一门学科。中国美学史则在1980年以后才有“体系性研究论著”。如:叶朗的《中国美学史大纲》(1985年出版)、李泽厚、刘纲纪主编的《中国美学史》(1999年出版先秦两汉卷)等。

书法美学也一样自书法艺术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以来,书法美学一直同哲学、文艺理论、书法理论等融在一起,没有独立成体系。随着中国美学的独立,书法美学也逐渐独立成为一门学科。并有一些论文散见于各类杂志、论著中,如:林语堂于30年代所撰《吾土吾民》指出:书法为美学鉴赏提供一整套术语等言说、《哲学研究》1962年第一期的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李泽厚《美的历程》中的“线的艺术”等。但直至二十世纪后半叶,一些专家、学者才开始探究着进行科学的、系统的整理与研究。此类论著大约在1979年之后才陆续问世。如:1979年12月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刘纲纪先生的《书法美学简论》,1984年8月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金学智先生的《书法美学谈》,以及1987年6月宝文堂书店出版的叶秀山先生的《书法美学引论》,尹旭1980年后出版的《书法美》,1994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金学智先生的《中国书法美学》上、下册,1996年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陈振濂先生的《书法美学通论》等。而中国书法美学史更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至今还在摸索、整理、探究中。虽也出版了一些专著如:尹旭的《中国书法美学简史》,萧元的《书法美学史》、陈方既、雷志雄合著的《书法美学思想史》,黄鸿琼著的《古典书法美学史纲》等,但每部著作表述的角度、方法各不相同。

那么要整理、研究书法美学史首先就得考虑其研究的对象与范畴。

书法美学史是一门研究各个历史时期表现为书法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的发展史。它把注意力集中在历代书法理论上,在审美和艺术创作中进行的思考所取得的成果。也即它是针对已经取得理论形态的书法审美思想(或已经形成的系统的书法美学理论或观点)进行研究的。每个时代的书法审美意识总是集中地表现在那个时代的大书法家、大书法理论家的言论、特别是理论著作中。而这些言论、理论著作又往往凝结为某些书法美学范畴和命题。如:汉末蔡邕提出了“书者,散也”、 “力”、 “书肇于自然”、书法美学中的“阴阳论” 、 “形”的书法美学范畴、美学命题。继蔡邕“力”的美学概念的提出之后,三国魏钟繇提出了“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的美学命题。晋卫夫人又进一步地阐释、生发开来,提出了“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这些美学概念与蔡邕力的美学概念一脉相承并有所创新,体现了魏晋人有别于汉的阳刚、尚势的风度转而追求“流美”、韵致、蕴藉之美。在魏晋“骨”、“筋”、“肉”、“流美”的美学命题探讨的基础上,南朝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把“肥”、“瘦” 引入书论,宋虞和提出了,“质”、“妍” 的美学命题, 从而丰富了书法美学理论。这对后世评判书法影响很大。在此美学范畴的提出的基础上,王僧虔又提出“天然与工夫”、“笔力与媚好”、“形质与神采”、“情与思”等美学命题。由此之后的书法评论总结了书法审美的品评标准,如:“力”、“筋”、“骨”、“肉”、“流美”、“肥”、“瘦”、“质”、“妍”、“意”、“天然与工夫”、“笔力与媚好”、“形质与神采”、“情与思”等,使书法审美品评进入了一个新天地。特别是意象品评和品第品评方式的产生与兴盛。这些美学命题一环紧扣一环有继承又有创新,构成了汉末魏晋南北朝的书法美学线索和体系。[4]

因此,书法美学史必须是一部对书法美学范畴、美学命题的产生、发展、转化的历史,当然它也必须对美学命题有所侧重的评述,这样论述有助于我们把握中国古典书法美学的特点、体系和主要线索与发展规律,从而使历史与逻辑达到统一。也有助于把书法美学史与书法批评史、书法理论史区分开来。

而书法创作在艺术中的种种具体表现一般不加以详论,只是作为书法美学理论产生、形成的背景加以说明,这样会更合适。

至于书法艺术作品,书法美学是把它作为审美意识的物态化的集中表现加以考察,主要是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去分析本民族审美意识活动的特征及规律在书法艺术中的表现。是对书法艺术作品作综合性的、高度概括和研究。

所以书法美学史最终的目的就是研究书法审美意识活动的特征、书法美的内在规律及从本民族历史发展的视野去观察书法审美意识发展的诸多形态,去分析、归纳其审美意识活动的规律。它与一般的书法史、书法理论有交叉的地方,但在研究的对象上是有所区分或有所侧重的。这种区分与侧重有利于它们各自的发展及互相促进与补充。书法史和书法理论研究的不仅是本民族审美意识和美的规律在书法艺术中的表现,而且更主要的是详细考察各种书法艺术作品具体构成规律、技法、技巧、风格、流派及其在历史上的产生、演变和发展的具体过程等等。

明确这些之后应思考书法美学史研究的方法:

书法美学史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这就决定了他的研究方法必定是从当代的书法美学理论出发回头去考察书法美学理论在历史上生成、发展的过程,把历史上的书法美学理论看成是导向这一美学理论或相反地与之背离的观点,从而进行分析并分别给予不同的评价,而不是去考证。

中国书法美学虽然有着自己的内在的理论结构,但在表述上却很朴素,更多的是书法艺术创作,书法艺术审美的经验性总结,有的只是零星地散见于一些书论、题跋、评论之中,缺乏书法美学方面系统的科学的分析和表述体系,而当代的书法美学理论至今也未成熟、体系还未建全,这就增加了书法美学史研究的难度,所以书法美学史的研究方法便是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其中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的、具有历史代表性的美学观点、审美规律以一定的美学理论作指导进行分析、评价并找出书法美学发展的规律线索来,用现代语言表述之。

研究中国古代书法美学史,必须以中国哲学和中国美学为指导,并对中国古代书法史、中国古代书法理论、中国书法批评史、中国书法美学等有深入全面的了解,把历史的分折和逻辑的分析统一起来,从对中国书法美学的各个概念、范畴、规律的具体的历史的考察中去提示出它们实际具有的书法美学理论的涵意,并作出相应的历史评价。

书法美学史,大致应按历史朝代、人物、论著论述,但若遇到某个跨朝代的审美论题则以逻辑线索论述之。

研究书法美学史应对书法美学史发展的线索有明确的思路

书法美学审美思想的演变与各朝代的文化背景、特定时代的审美要求、审美理想的变化密切相关。每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书法美学思潮在历史上的产生、形成、发展、演变的过程便构成了中国书法美学发展的基本线索。而这一线索也是对书法美的本质、审美意识的特征、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进展的线索。每一种独特的、重要的书法美学思想的兴起都是对前代思想的认识的深化而提出的更深刻的思想或对前代片面性思想的纠正或扩展成新的领域,这是一条历史的具有链接性的线索,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一元到多元的发展线索。但这样研究可能会造成繁杂,为使线条清晰,书法美学史研究应以历史为线索,对各个历史时期出现的美学问题作有所侧重的分析。以某一问题或某一人物为纲,作综合的考察。使中国书法美学史的发展线索明朗化。如黄鸿琼著的《古典书法美学史纲》一书便是以历史为线索,把中国书法美学的发展划分为八个时期:第一期是先秦至汉书法美学时期,这是书法审美的朦胧期。此期书法与文字尚未分别开来,属于结构的追求期,即:空间美的审美追求期。第二期是东汉书法美学时期,这是书法审美的觉醒期,书法开始从汉字中解脱出来,开始追求线条的美。第三期是三国两晋南北朝书法美学时期,这是书法审美的自为期。此期书法崇尚韵致美。第四期是隋唐书法美学时期,这是书法美学理论的鼎盛时期。第五期是宋代书法美学时期,这是书法审美意识的一大超越时期,此期书法崇尚意趣。第六期是元代书法美学时期,这是书法审美的因袭时期。第七期是明代书法美学时期,此期是书法审美由复古向变异转化的一个时期。书法风格开始转变。第八期是清代书法美学时期,此期书法审美崇尚丑拙美。并以某一问题或某一人物为纲,作综合的考察。

参考文献:

[1] 李泽厚《中国美学史》(M)(先秦两汉编)安徽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9, 3

[2] 聂振斌著《王国维美学思想》(M)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2

[3] 张法著的《中国美学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3-4

[4] 此段美学命题出自《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 5、6、21、46、50、57、58、62

 

组织机构

联合发起单位: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东南网、北京华世海天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福建电视台都市频道


承办单位:“闽派艺术”(福建自贸区)投资公司


协办单位:中国书画频道、江爱松艺术基金会、海峡两岸交流协会、海天书画院、福建种德堂传统文化艺术馆


战略合作伙伴: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福建省艺术品行业协会、福建省收藏家协会、福建省美协漆画艺术委员会、福建省城市雕塑协会、福建省雕刻家协会、福建企业艺术协会、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木雕专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