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
福州
厦门
莆田
泉州
宁德
漳州
龙岩
三明
南平
平潭
 

张永海

2015-04-30 15:26:43  来源:东南网闽派艺术  责任编辑:林诚悦  

专家简介:

张永海,男,1962年11月出生。1987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995年至1996年赴中央美院国画系进修。2013年至2014年赴中国美院做访问学者。现为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福建人物画艺委会秘书长,福建省画院特聘画家, 福州画院特聘画家。

主攻水墨人物画,兼涉山水及书法。不少作品参加全国及省美展并获奖,曾获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奖。九七香港回归全国书画大奖赛人物画优秀奖。"遇仙杯"全国青少年书画艺术大奖赛青年组金奖。华东六省一市教师美展优秀奖。第四届福建省青年美展优秀奖。《纪念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六十周年美展优秀奖。2007年福建当代艺术大展精品奖(最高奖)。福建省首届美术院校教师优秀作品联展一等奖。福建省政府百花文艺二等奖,福建当代美术作品晋京展优秀奖(最高奖)等。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专业机构及个人收藏。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出版多部专著,多篇论文发表于专业核心刊物。

获奖经历:

1988年作品《暖风》 获第四届福建省青年美展优秀奖(福建)

1989年 作品《少女》获华东六省一市教师美展优秀奖(华东六省一市)

1994年作品《初夏》 获福建省第六届教师美展二等奖(福建)

1994年作品《元世祖》 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福建展区)

1997年 作品《开心一刻》获九七香港回归全国书画大奖赛人物画优秀奖(北京)

1997年作品《假日》获 "遇仙杯"全国青少年书画艺术大奖赛青年组金奖(北京)

1997年赴日本名古屋举办个人画展(日本)

1999年 作品《水手梦》获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奖(北京)

2002年作品《追风》获《纪念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六十周年美展优秀奖(福建)

2005年作品《冬季》等五幅参加福建省中青年画家提名展(福建)

2005年作品《云淡风清》入选北京双联展序列展——中国中青年艺术家精品展(北京)

2006年作品《午后》等十幅参加第二届南北高校《距离、状态》交流展(福建)

2006年作品《春天的脚步》入选第四届奥林匹克文化节“喜迎北京奥运、展示中华文明——百名中国青年艺术家系列邀请展”(北京)

2006年应邀赴德国吉森市参加当代水墨画展(德国)

2007年作品《村民》等参加第三届南北《距离、状态》交流展(哈尔滨)

2007年作品《三羊开泰》获首届福建省教职工美展一等奖(福建)

2007年作品《守望家园》获2007年福建当代艺术大展精品奖(福建)

2008年作品《废墟》等参加第四届南北《距离、状态》交流展(安徽)

2008年作品《心曲》等参加“水墨动向”当代著名中国青年国画家学术邀请展(山东)

2008年作品《心灵歌声》参加“经典海西——改革开放30年”美术文献展(福建)

2009年作品《飞扬的心》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中国城市书画艺术交流展”(北京)

2009年作品《怀想春天》获福建省首届美术院校教师优秀作品联展一等奖 (福建)

2009年作品《人物》等三幅参加“意写心墨”——第二届福建省中国人物画联展。

2010年作品《林祥谦》获福建省当代美术晋京展“优秀奖”(最高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北京)同时获福建省百花文艺奖二等奖

2011年作品《林则徐》参加福建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展(福建)同时获得福建省百花文艺奖二等奖

2011年作品《出场》参加中国国家画院建院三十周年作品展(北京)

2012年作品《云中漫步》参加当代中国最具升值潜力中国画名家作品展(北京)

2012年举办“张永海水墨人物画精品展”(福州)

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作品《云图》等10幅参加由省宣传部及省文联、省文化厅主办的福建当代美术海内外巡回展(杭州、香港、台湾、山东、福州)

2014年1月作品《对牛弹琴》等30幅参加“墨象三味”中国画三人展(福建)

出版有《张永海作品集》、《石膏像素描》、《素描人像》、《速写本色》、《素描本色》、《当代传统吉祥人物画精品集》、《张永海水墨人物画》、《公开课——张永海讲速写》《张永海写意人物画精品集》等专著,不少作品和论文发表于专业刊物。

张永海代表作:

步入虚掩的门

林祥谦

林则徐

论道图

张永海文章选登:

视觉的人学

——谈如何在当代语境下重铸现实主义写意人物画的精神高度

翻开中国人物画史图录,我们会清晰地看到,在新石器时期我们的先祖就在彩陶及岩壁画中绘制了不少反映当时人们狩猎、祭神、舞蹈等场面的人物画。在这些生动而质朴的人物造型中,已经蕴含了某种写意的特质。同时,一种对意象形态的提炼与概括能力也已初见端倪。当然,真正被公认为开写意人物画之先河的代表性画家是五代的石恪和宋代的梁楷,他们一改以往人物画的精致和细腻,引书入画,变工为写,充分发挥出水墨的特性,开创出一种笔法粗阔豪放、淋漓酣畅的大写意画风。理程碑式地表现出了一种更加纯粹的视觉艺术的自觉和一种期待被发扬光大的审美趣味和理想。虽然写意人物画在其后的发展中没有如山水、花鸟乃至工笔人物画那样得以形成较稳定的格局,而是几经沉浮。但它还是凭借自身独具特色的绘画形态,以及有别于其它画科的一种能直接反映现实、表达生命状态和精神意识而在二十世纪走向了成熟和辉煌。

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尤其是禅宗思想的影响,写意人物画追求意象造型,强调“以形写神”,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的视觉效果。意象造型有两层含义:一是揭示人物的外在形态和内在规律;二是传达作者的主观情感和思想意识。在形与意的水乳交融中达到主客体的高度和谐统一,也即达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写意人物画创作,必须首先了解构成写意人物画的基本形式要素和规律。尤其是人物造型及笔墨关系。它们是写意人物画的形象支撑。同时,我们还应以历史的眼光,从人性的角度去体察由社会现实所反映出的人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意识。而这正是容易被人们所忽略的一种关乎当代写意人物画的内在精神指标。也是目前现实主义写意人物画创作不尽如人意的一个问题所在。写意人物画的创作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的改造和提升的范围,而要与当代文化意识结合起来,才能取得长久发展的动力。因此,如何在当代语境下阐释写意人物画的现实意义,提升其精神标高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道文化命题。

写意人物画既然是以人为表现对象,就必须关注社会现实,关注时代变迁,关注人的本质存在,关注生命永恒的价值。总之,人的一切形态和活动,包括精神活动都可以纳入到写意人物画的表现范畴。

人类从胼手胝足、茹毛饮血的原始蒙昧中逐渐争脱出来,并得到生物进化最宝贵的馈赠——思想。从思想中人类获得智慧,而智慧的开发和利用使人类坚定了对自我价值的认同。人无疑成为了自然界的核心。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的意识不断被唤醒,得到张扬,并最终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帕斯卡尔说过一段话:“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它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一无所知。”[1]人类穿行于万物之间,为拥有思想意识和理性精神而倍感自豪和骄傲。而且每个生命都能从自己的角度来审视这个世界,构筑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他既能融入到自然与社会之中,又能获得独立的精神世界和心灵空间。

佛教讲“一花一世界”。一朵花尚且被视为拥有一个完整的世界,与天地万物共生息,更何况一个活生生的生命。真实的生命不矫揉造作,不遮掩粉饰,袒露出一种缘于生命自然呼吸的鲜活和饱满。真实的生命不过七尺之躯,但行走于天地之间,可以思接千载、心游万仞。真实的生命可以用双手开垦富饶丰茂的土地,建造气势恢宏的宫殿,可以穿过无边的海洋,飞向蔚蓝的天空。生命真实而伟大,崇高而庄严。真实的生命提供给艺术家以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那发达的肌肉,强壮的骨骼,血液奔涌,意志坚定,目光如炬……。真实的生命是如此的绚烂美丽、多姿多彩。真实的生命提供给写意人物画家以最好的表现对象和题材,任何的回避或闪烁其词都是对生命的不尊重,都是对灵魂的亵渎,更是做为一个艺术家的失职。只有面对真实的生命,我们手中的笔墨才能挥写出最生动感人的画面,最辽远壮阔的诗篇。

从历代流传下来的优秀写意人物画作品中,我们即能欣赏到飞扬的笔墨、灵动的线条,更能从生动的形象塑造中感受到另一种生命的真实存在。我们仿佛能触摸到画中人物的脉动,感受到他们的呼吸,以及从人物眼神中透露出的其内心的情感波动。比如蒋兆和的《流民图》,该作品无疑是二十世纪现实主义写意人物画最经典代表,在今天看来仍具有很强的精神穿透力,给人以灵魂的震撼,蒋兆和不仅具有很强的造型能力,更在于他面对真实生命所流露出的朴实而真挚的情感,他是以救赎的情怀来面对那个苦难岁月中社会底层百姓的悲惨遭遇,并用手中的画笔将他们记录下来,从而使那些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的难民定格在人们永恒的记忆之中。

在不少写意人物画作品中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人物形象概念化、脸谱化乃至抽象化。真实的生命变成机械呆板的符号推砌,画面成为笔墨游戏的实验场,表面上热热闹闹、花样迭出,但掩饰不了内在的空洞泛味而难以触动人的情感和心灵。这反映出作者缺乏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缺乏对不同生命形态的体验和把握,将复杂而立体的生命形态平面化、简单化,从而远离了精神和意义,而使作品流于浅薄、单调和空虚。

艺术的表达乃源自作者内心的情感冲动。它因情而生、由情而发、以情感人。它要求作者情感的纯度和深度,同时也更需作者从生活出发,观察并体验生命个体的真实与差异,从而塑造出具有生命体温的人物形象,给人以精神上的鼓舞和享受以及灵魂的震撼和思考。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不同凡响和绝无仅有的。都拥有享受阳光、空气的权利。都拥有生命的尊严。从外观上看,人人都有五官、四肢和躯干,谁也没有比谁多一个或少一个器官。然而,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与另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之间的距离可能隔离着千山万水而难以测量。多数情况下,我们无法真正进入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但面容表情会引发我们的无穷联想,在这个方寸之域展现出人类躯体之中最为生动的内容。在对每一个五官的识读与表现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值得不断穷究下去的文化命题。事实上,作为一个指代个人的符号而进入社会的容貌,蕴涵着人类从远古到今天乃至将来的诸多信息,展现出无限丰富和多样的精神内涵,令人浮想联翩。从不同的相貌神情中,我们可以分类出无数关乎个体生命和灵魂的不同指标:诸如意气风发、得意洋洋;诸如坚强刚毅、机灵聪慧;诸如奸诈圆滑、狡黠诡谲;诸如意冷心灰、沮丧萎靡等等。有趣的是所有这些或褒或贬之词都不是以固定的标记镶嵌在面容之上,而是会因环境、地位、身份、情绪等的改变而在一个生命体中不断切换,并折射出个体生命最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灵魂质量。诚如南帆所言:“面容是一个人的文化心脏”。[2]

既然每一个生命都是绝版而不重复的,都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那我们便没有理由以简单概念的脸谱去套用所有。那样,我们将无法品尝每一个生命给予我们的感动,给予我们沉甸甸的思考。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耄耋老者;还是依呀学语的稚嫩儿童;无论是衣冠楚楚、风度翩翩的博学之士;还是衣衫不整、汗水涔涔的辛劳农民;他们的生命价值都值得我们肯定,他们的存在都是构成整个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链接。

因此,走进生活,贴进自然,尊重生命,感悟生命所给予我们的启示,并以敏锐的眼光捕捉每个生命的不同形态和差异,才能在写意人物画创作中真正塑造出有血、有肉、有生命的艺术形象。

写意人物画的创作不只是为了获得某种感观的愉悦,而是反映一种“视觉的人学”。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体现人的精神价值。因而要求画家的情感和精神要维系在整个国家的历史命运和文化血脉上。如果说传统文人画是从笔墨趣味中寻找一种遗世而独立的自我精神的畅游和满足的话,那么当代写意人物画则应当在社会的巨变中,深入到整个文化思想的内核去挖掘更为博大恢宏的主题来阐释和解读。做为写意人物画家,他注定要有所担当而不能逃避现实。要有敏锐的目光、丰富的想象以及饱满的激情。要以浑然交织的笔墨语言去表现时代的精神厚度和思想高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写意人物画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反观当代写意人物画,不少作品主题虚空浮华,背离生活,无法深刻地反映出时代的精神脉动:有的作品矫揉造作,虚假无力;有的作品故作深沉、晦涩难懂;有的作品相互雷同、毫无新意;有的作品一味地奉传统笔墨为圭臬,不思变法;有的作品以拿来主义的姿态,照搬西方的观念和形式;有的作品人物形象呆滞丑陋,夸张扭曲;有的貌似创新,实则新瓶装旧酒,平淡无味;形式上尽管花样颇多而内涵苍白肤浅。究其根源,是我们思想的贫乏所造成的。由于我们思想的虚弱乏味,使我们无视现实生活的丰富和真实而沉溺在对浅表技艺的迷恋之中。这种技术上的花拳绣腿满足了视觉的某种愿望,却无法抵达人们的心灵深处,去触动人们的思想神经,并给人以心智的启迪和美的享受。思想的困乏导致对形式本身的倾斜,一切停留在了生活的表层,没有思想,也懒于思想,意义与精神被放逐,物质欲望被供放在画桌前。“创新的意图被曲解和任意挥霍,超常规的嬗变被雕镂成一种假象,艺术越远离智性常态就越有希望。”[3]这种对艺术本质的歪曲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思想混乱和低劣作品的产生。于是,无聊、苦闷、焦虑、黑暗、病态、刻薄、丑陋等常常弥漫在作品中,形成时尚并被追捧。而这一切都透露出时代的某种精神病症以及一些作者的智性的发育不全和心灵残障。

我们必须承认,当今现实世界并非阳光普照,战争的阴霾仍然盘旋在地球上空而挥之不去。饥饿、恐怖、疾病、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仍然时时困扰着人类。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建构理想的伊甸园来安放我们受伤的灵魂,抚慰我们心灵的疮伤。我们更需要建构深厚而健康的人文精神去涤荡这污浊的空气,还人性以圣洁和辉光,给世界以和平和安宁。现实主义写意人物画作为人文精神的载体,自然责无旁贷,要有所担当。因为它关注的是社会现实和人本身,它要通过引领人的精神而达到艺术精神的健康向上。它必须跨越自我,抛弃无病呻吟、附庸风雅,抛弃适意自得、清高自傲。把目光投向火热的生活,投向围绕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投向重大的社会变革以及重大的社会事件之中去寻找真正鼓舞人和感染人的灵感和素材。比如此次发生在我国四川的“5.12”汶川大地震。在灾害面前,我们的同胞虽然饱受生命与财产的伤害和损失,但精神没有被压垮,反而更加坚强。在与灾难的抗争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哥泣的感人事迹,处处闪现出人性的光辉和伟大,体现出人的精神的崇高和悲壮,并给人以灵魂的震撼与感动。不少画家拿起手中的画笔去赞美讴歌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和情节。特别是那些在余震不断中冒着生命危险,竭尽全力在废虚里进行搜索营救的广大救援人员。当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他们救出,我们能不为此而感动?能不生发出内心的喜悦以及对他们的崇高敬意吗?

由此,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有悲悯情怀、有历史担当的人物画家,必须以手中的画笔饱醮情感的墨汁,在洁白的宣纸上挥写人类精神的圣洁和高贵,挥写画中的人生与如画的人生。在笔墨氤氲中打开理想的双翼,穿过现实的灰暗,去采撷光明来映照人们的心灵,给人性以关怀和温暖,给世界以阳光和笑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构起当代现实主义写意人物画的精神高度。

2008年12月

注 释

[1]转摘自南帆《叩访感觉》,东方出版中心,2004年1月第2版,第17页,上海。

[2]南帆《叩访感觉》,东方出版中心,2004年1月第2版第1次印刷,第61页,上海。

[3]许江《人文视野》,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5页,浙江。

 

 

组织机构

联合发起单位: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东南网、北京华世海天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福建电视台都市频道


承办单位:“闽派艺术”(福建自贸区)投资公司


协办单位:中国书画频道、江爱松艺术基金会、海峡两岸交流协会、海天书画院、福建种德堂传统文化艺术馆


战略合作伙伴: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福建省艺术品行业协会、福建省收藏家协会、福建省美协漆画艺术委员会、福建省城市雕塑协会、福建省雕刻家协会、福建企业艺术协会、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木雕专委会